在本月時間范圍內,結合媒體報道量、網民討論量、平臺傳播廣度、事件性質等要素,通過對51個熱點事件的輿情話題、地域分布、輿情熱詞等不同維度進行分析,以期總結本月社會輿情熱點的規律及特點。 一、熱點事件 (一)輿情話題 政經輿情在11月的熱點事件中最為突出。例如“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等會議活動;“一戰結束100周年紀念活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等外交動態;“云南楚雄‘80后白發干部’李忠凱走紅”“安徽官員‘4分鐘未接電話被處分’”等基層官員現狀等,因官方通報、媒體宣傳,成為輿論場中被重點關注的事件。 名人輿情因涉事主體的“身份光環”,事發后被媒體、網民過度聚焦。如本月發生的“香港女演員藍潔瑛去世”“‘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等名人去世事件,因亡者的身份廣為人知,受到眾多輿論關注。本月的“俞敏洪‘女性墮落論’引爭議”“吳亦凡粉絲刷北美iTunes榜單”等輿情,因俞敏洪、吳亦凡自身的社會影響力較大,與之相關的事件易引起網民討論,事態隨之擴大。 公共安全類輿情依舊是輿論關注的重點。例如“蘭海高速31車相撞事故”“印尼獅航墜機致189死事件”等事件,由于傷亡人數眾多、后果嚴重,受到輿論廣泛關注。另外,公共安全類輿情經常在短期內迅猛爆發,讓涉事主體措手不及,易做出不當的回應或處置,造成不良后果。 (二)地域分布 除全國性和發生于國外的14起熱點事件外,11月區域性熱點事件事發地共涉及20個省(市、區),涉及區域較為廣泛。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月熱點事件主要集中爆發于東南沿海地區及中西部地區,高發省市包括北京、浙江、重慶、陜西等。值得注意的是,事發地為國外的“央視前主持人李詠患癌去世”“武大靖奪冠短道速滑世界杯”等事件,由于涉事主體為中國人,頗受國內輿論關注,網民討論度居高不下,輿情熱度值較高;“2018年巴布亞新幾內亞APEC峰會”則由于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參會引起輿論關注,信息數據量頗大。 (三)輿情熱詞 輿情熱詞是指時段內在微博、新聞網站、微信公眾號、論壇等網絡平臺上出現頻率高、分布范圍廣的詞組。11月的熱點事件中,“2018‘雙十一’購物狂歡節”“2018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IG奪冠”事件的輿情熱度明顯高于其他事件,以致“雙十一”、購物節、IG、奪冠等與事件相關的詞匯尤為突出。因“央視前主持人李詠患癌去世”“作家金庸去世”“‘兩彈一星’獎章獲得者程開甲去世”等名人去世事件,詞匯去世較為突出。而“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重慶女子幼兒園門口持刀砍傷14名幼童”“重慶疑恢復高考‘政審’風波”等事件的發生,也使得詞匯重慶較為突出。 二、輿情簡析 1.名人動態引發的熱點輿情較為突出 11月發生的多起熱點事件中,各領域的明星人物引發的熱點輿情較為突出。其中,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一句“現在中國是因為女性的墮落,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墮落。”引發輿論嘩然。有網民為俞敏洪辯解稱,這只是一時失言,但是作為一名公眾人物,應該珍惜自己的話語權。俞敏洪作為教育界知名的公眾人物,其不當的言論不僅損害自身形象,也會對企業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公眾人物在獲得話語權優勢的同時,理應成為公共領域道德的表率和核心價值的引領者,傳遞社會正能量。個體失言并不可怕,但其在公眾內心所產生的負面回響需要警惕。尤其在網絡空間中,公眾人物的知名度越高,其言論對于部分網民價值觀的塑造所產生的影響力越大。 如果說俞敏洪的“女性墮落論”只是一時失言,那么,金馬獎紀錄片獲獎導演傅榆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一番“臺獨”言論可以說是有意為之,這不僅讓整個金馬獎變成“一地雞毛”,也為明年的金馬獎蒙上一層陰影。有傳言稱,中宣部已向中國電影局下達指令,今后所有合拍、國產片,一律禁止報名參加金馬獎,此傳言有違自今年2月28日發布實施的《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政策,對此,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表示此傳聞不實,及時有效的制止了不實傳聞,避免了謠言更大規模的擴散。此外,人民日報官微@人民日報發布“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圖文微博,帶動一大批網民轉發評論,掀起一陣抵制臺獨的愛國熱潮,引導輿論朝著積極地方向發展,不給“臺獨”分子可乘之機。 此外,金庸、程開甲、李詠、“威漫之父”斯坦·李等多位名人的去世引發網絡一片嘆息哀悼之聲,其中,網絡輿論在為“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程開甲的逝世感到惋惜的同時,還有部分聲音認為相關部門應該大力宣傳為祖國科學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元勛事跡,堅持用榜樣的力量引導當代一些推崇娛樂至上、價值取向過于功利的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突發公共安全事件考驗政府應急能力 當前,公共安全事件頻繁發生,公共安全問題成為廣大群眾日益關注的焦點,每一起安全事件的產生,都難以挽回民眾生命財產所遭受的損失,同時也動搖民眾對社會和政府的信任。所以,公共安全管理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必要存在,如何快速、有效、透明的處理公共安全事件對相關部門來說仍是一項考驗。 在“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中,從10月28日10時左右事故發生,到11月2日事故原因確定,期間,重慶市公安局萬州區分局、重慶市交巡警總隊、萬州區交巡警支隊不間斷對事故情況進行及時且透明的通報,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網民了解并參與事故討論的訴求,降低了負面言論的產生幾率。11月2日,重慶市萬州區公安分局對事故原因進行通報,就事故救援情況、事故發生經過、事故責任認定等做了詳細說明。官方通報后,事件輿情熱度逐漸冷卻。從事故發生到事故處理結束,僅5天,重慶市萬州區相關部門在此次事故處理方面快速、有效、透明的處理方法值得肯定。 在“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發生后,全國各地不斷爆出乘客毆打公交司機的事件,例如“貴州畢節公交車失控撞上護路基”“北京一女乘客用整箱牛奶砸公交車司機”“廣西南寧一男子酒后坐過站,大鬧公交”等。這類事件反復出現,說明相當一部分乘客安全意識極其淡薄,不了解公共場合的行為規范,而這部分人就像一群移動的“地雷”,隨時隨地可能爆炸,造成重大危害。因此,交通管理部門和宣傳部門需加強合作,一方面采取措施加強防護,保證公交司機的安全行駛;另一方面加強宣傳,號召同行乘客發揮監督作用,盡力將這些隱患從社會中逐步排除。 所以,政府在面對公共安全事件時,要以“以人為本,減少危害;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規范,加強管理;快速反應,協同應對;依靠科技,提高素質”為原則,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三、重點輿情展示(點擊查看報告全文) 臨沂網戒中心再傳慘叫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 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 西安一學生疑因被強制理發跳樓身亡 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沈陽醫院騙保事件 金馬獎紀錄片獲獎導演發表“臺獨”言論 俞敏洪“女性墮落論”引爭議 蘇州(太湖)馬拉松遞國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