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新媒體發展下的輿情監控管理形勢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媒體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形式,已深入人們的口常生活。大學生作為網絡媒體的主要參與者,在網絡輿情的產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學生網友言論活躍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種促成媒體間融合發展的新興媒體技術和媒介傳播形態——“全媒體”(omnimedia,也稱“新媒體”)開始出現雛形。這種新興媒體逐步鑲嵌于社會結構和社會互動關系中,對社會輿情信息的生成與傳播產生了重大影響。前瞻性地探討全媒體的性質、特點及其發展態勢,全面把握新形勢下輿情工作的新特點,對于認識傳統輿情工作模式中存在的局限性,找到順應媒體發展要求并符合信息傳播一般規律的工作思路,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好全媒體語境下的輿情信息和輿論引導工作,實現社會管理創新具有重大意義。 2.分析:新媒體及輿情信息主要特點 2.1新時代下新興媒體呈現的鮮明特征 ①新媒體的開放性:擴展宣傳的覆蓋范圍,增強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拓展信息收集渠道,使大眾的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呈現出多元化、復雜性的發展趨勢。隨著大眾思想活動的自主性、思維方式的個性化明顯增強,在價值觀上更加注重自我、講求實效,價值取向多元、行為靈活務實。 ②新媒體的無界性:新興媒體的出現改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方面豐富了工作手段,實現了工作的地域無界、身份無界、領域無界,提高了工作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等新興媒體的無界性,相對于傳統媒體,信息來源的不確定性、信息傳播的不可控性等大大增強,對加強信息傳播、擴散的有效管理和及時掌控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出現了一些懷有不良企圖的人傳播虛假信息,散布非法言論危害社會穩定。 ③新媒體的互動性:新興媒體具有雙向、多向、即時、互動的數字化傳播特點,使意見溝通、整合、反饋的效率大幅提升。 ④新媒體的多樣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比較熱門的新興媒體不下 30多種,主要有電子郵箱、手機報、博客( Blog )、微信、微博、對話鏈(Chatwords)虛擬社區、搜索引擎、簡易聚合(RSS)、門戶網站等。新興媒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豐富工作形式,增強工作吸引力。 ⑤新媒體的隱蔽性:由于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虛擬性,使得屏蔽了真實身份的交流者脫離了自我約束和社會監督。他們利用虛擬網絡空間來發表自己的觀點,意圖以自己的聲音來達到危害社會的目的。 2.2輿情信息生成與傳播的主要特點 ①易感性:如同一個具有“自組織”性質的復雜系統(如氣象系統),輿情信息在其生成與擴散、發布與接收過程中,往往一個微小的“擾動”(如一條新聞、一則爆料、一張圖片、一個“段子”),就有可能釀成重大輿情熱點事件,從而產生廣泛而持續的影響。 ②不可控性:全媒體語境下,輿情信息傳播沒有固定中心或中心不明確,沒有輿論集散地,沒有固定的“關口”或“渠道”,傳播渠道和終端分散,傳播主體多元,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受眾”。同時,輿情信息呈海量增長,熱點事件層出不窮且瞬息萬變,人們很難從中確切把握輿情信息的類型、發生方式及走向。 ③復雜性:由于高新技術的介入,輿情信息的形成與傳播不再局限于口口相傳和書信傳遞,也不再局限于主流媒體相對單一的機構與渠道之中,而是呈現在由大眾媒體與個體媒介所構成的媒體生態系中。系統里隱匿的不同階層的人群與個體,和交織的各種利益、權力、欲望、目的和情感,常常使輿情的樣態及趨勢呈現紛繁復雜的局面。 ④弱導向性:全媒體語境下,由于媒體間的融合,傳統意義上單個媒體傳播的空間限制被逐漸打破,主流媒體與非主流媒體的界限在不斷地被模糊。信息傳播的主動權被分散到廣大受眾手中,而受眾進入媒體的通道是有選擇性的。現在能夠通過各種形式的自媒體、全媒體記者發出自己的聲音。顯然,這些都將大大減弱輿情信息傳播的導向性功能。 3.思考:新媒體運用及輿情監控管理的對策 3.1確立與新媒體形態發展相適應的輿情工作新理念 確立媒體與信息產業發展并重的理念,要求我們從發展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產業的角度認識新興媒體,以開放的心態主動認識和把握新技術發展的基本規律,堅持做到“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 3.2消除不利于新媒體形態與輿情工作良性互動的體制性障礙 由于管理與運營的過度行政化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的商業性網絡組織和傳媒集團難以形成,市場機制與計劃機制難以真正對接。在媒體與輿情層面上,作為媒體傳播內容的輿情也存在多頭管理、職能交叉的問題,難以形成輿情聯動與整合的機制。對于這些體制性問題,必須加大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體制性障礙。 3.3建立既充滿活力又協調有序的工作機制 在創新制度的同時重點和熱點相關部門應當圍繞輿情工作的目激活系統要素的組合及有機構并以制度固化的方式形成穩定的工作流程及組標成織形式。 3.4探索新形勢下輿情信息和輿論引導工作的新方法 應當順應全媒體的發展趨勢,遵循當代信息傳播和輿情發展的客觀規律,改進我們的工作方法。當前應當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作用,加強主流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使主流媒體能夠在第一時間搶占新聞和輿情制高點,增強其正面引導輿論的能力。 3.5完善與新媒體技術相匹配的輿情監控新技術 加強相關監測軟件的開發,建立一套自動化的網絡輿情分析系統。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實踐,著力開發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技術、搜索引擎優化和屏蔽技術、事件信息特定對象發布技術等;加快發展政府應急管理預警電子政務,綜合應用Internet技術等,整合多部門、多行業、多層次的已有系統和信息資源,實現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實時響應和調度指揮;通過技術革新探索建立覆蓋廣播、電視、論壇、博客、微博、手機、視頻等媒介的內容監測系統,凈化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