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友爆料山西省政協辦公廳某公務員生日時,在微信群內向公務員考試培訓班學員索要祝福和紅包,并稱“沒腦子的趕緊退群”,引發輿論關注。雖然當事人事后回應“系酒后失言”,也得到了相應的處分,然而,圍繞這起事件的爭議卻并未平息,“官員微腐敗”“腐敗新變種”“干部從政品德”等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 根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數據,自8月5日輿情發酵至8月11日,相關新聞資訊達1024篇,微博115條,微信596條,論壇貼文67篇,報刊報道57篇,博客貼文24篇。其中,8月7日的相關報道最為集中,形成了輿論高潮。 相關新聞報道走勢(8.5—8.11) 畸形價值觀誘發“微腐敗” 官員過生日索要微信紅包500.3元,數額看似不大,卻反映出一種不健康的官員心態和社會價值觀。從網民熱議高頻詞來看,“不正之風”“以權謀私”是輿論關注焦點。主流媒體批評涉事人刑某作為領導干部失德,認為其“吃相難看”,呼吁“勿以惡小而為之”。輿論對此給予批評,反映出社會輿論對官僚思想的一種抵制心理。 目前,部分官員有著“收個微信紅包只是小事情”“一點點錢不算貪污”的心態,殊不知正是這種錯誤的認知導致了失足。《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都有此類規定,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為本人或者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或“在公務活動或者工作中接受禮金、各種有價證券、支付憑證”。輿論呼吁官員干部嚴于律己、守住底線,清醒認識到腐敗沒有大小、形式之分。只要是涉及到貪污,“蒼蠅之腐”也照樣要受懲罰。 官員輿情回應能力有待提升 在這起輿情事件中,“酒后失言”是最受網民關注的焦點。涉事官員刑某回應媒體,索要紅包行為“系酒后失言”,網民表示“是‘酒后吐真言’才對吧!”“喝醉了還能發消息要紅包,不愧是干部啊。”雖然是否醉酒未有定論,然而涉事官員應對輿情時能力的缺失可見一斑。輿論危機發生后,涉事官員刑某雖然通過媒體回應了外界質疑,然而“酒后失言”“開培訓班只是公益活動”等話語,讓公眾認為其態度敷衍。事件爆料者“蕉門客”對媒體表示,他將微博發出后,已經有人找到他希望他刪除微博,同時可以給點“煙錢”。必要的反思與公開道歉的缺位,讓涉事官員刑某留下了缺乏真誠、沒有悔改之意的公眾印象,導致輿論不滿頻發。 刑某雖已被要求立即退還微信紅包并作出深刻檢查,然而通告稱“此事機關紀檢部門還在進一步核查中,待查清后依紀依規作出處理”,據目前媒體報道情況來看,仍然沒有后續。8月6日,有媒體記者致電山西省紀委,值班工作人員表示,對此信息不太了解,待了解清楚后,會有相關部門予以回應。這也讓部分網民質疑相關部門處理速度較慢。輿論認為,“進一步核查”不能一直在路上,政府部門應盡快查清事實,給予涉事人應有的處罰,“微腐敗”同樣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輿論呼吁精準反腐 輿論認為,十八大以來,反腐日漸常態化、細微化,從“打倒巨貪”到“老虎蒼蠅一起打”,“微腐敗”也成為反腐重要對象。據中紀委網站,僅2017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62.3萬件次,黨紀處分7.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