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綜述】 ■ 網曝城管“抽梯執法”致工人死亡 死者老鄉抱團聲援 1月23日晚間,新浪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中分別有網民爆料稱,當日下午,兩名湖南新化籍文印安裝工人在鄭州市一棟三層樓頂安裝廣告牌時,上樓的梯子被城管搬開,其中一名工人歐湘斌在用繩子下樓時發生意外死亡。微博爆料中還附帶了警察在事發現場處置時的短視頻,爆料網民認為城管是故意搬走梯子,隨后輿情開始發酵。 隨后兩日,該事件在微博、微信中持續升溫。由于湖南新化在外經商的人員主要從事文印行業,“新化老鄉”成為網絡中傳播此事件的主力,“請20萬新化文印全部聲援轉發河南鄭州城管‘抽梯事件’”等標題在社交媒體中被大量轉載。而據一份疑似涉事文印店老板妻子發布的“事情經過情況說明”稱,1月23日17時許,鄭州湘鑫圖文文印店老板劉某和兩名工人在樓頂安裝廣告牌,被當地城管以手續不全為由要求拆除,隨后在拆除工作快完成時,現場城管認為拆除速度太慢,強行將工作用的梯子和三輪車拉走。由于天氣寒冷,困在樓頂的安裝工人急切想下來,工人歐湘斌在用安全繩向下滑的過程中發生意外,后經120搶救無效死亡。該聲明在網上廣泛流傳,引發網民關注。 ■ 官方通報刺激媒體持續追蹤 警方刑拘店主遭吐槽 1月26日7時許,“@鄭州新聞廣播”發布官方通報介紹事發經過,稱航空港區綜合執法局已免去帶隊執法的中隊長職務、相關當事人涉嫌玩忽職守被采取控制措施,警方也將違規設置廣告牌并涉嫌造成重大責任事故的文印店負責人刑拘。當日,該事件在《新京報》等媒體的追蹤報道下輿情持續走高,網易網新聞跟帖有35.4萬人參與討論,大量網民認為涉事城管已涉嫌故意殺人或過失殺人,對涉事城管的處罰措施不滿,質疑這是“自罰三杯”。還有部分輿論將視線轉移到警方執法上,在相關跟帖中對警方以涉嫌造成重大責任事故來刑拘店主表示質疑,追問為何不對涉事城管采取措施。 1月29日,《新京報》追蹤報道中提及,事發后鄭州市航空港區綜合執法局賠償死者家屬70萬元,廣告牌安裝公司賠償10萬元,文印店賠償43萬元。該報道再度引發輿論關注,新浪網有37.8萬人參與討論,官方賠償行為被網民解讀為“賠錢了事、息事寧人”,還有不少網民和法律人士就涉事城管撤梯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展開討論。1月31日,《新京報》報道稱,涉事文印店老板劉某已于當日被取保候審。 ■ 官方兩次回應未獲認可 官員言行引發次生輿情 2月3日,《新京報》刊發了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黨政辦副主任李自強回應此事的采訪視頻。采訪中,李自強自稱代表官方表達意見,其中執法人員“撤走梯子不是要摔死這個人”、“死者本人也應有一定的安全意識”等說法引發網民不滿,認為這是官方在撇清責任。此外,李自強在印有禁煙標識的辦公室內抽煙接受采訪這一細節也被網民指出,圍繞官員個人言行的質疑和批評聲不斷。 2月5日,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調查該案件的警方以及紀檢部門,涉事城管所在單位也首次接受媒體采訪。對于城管為何帶走梯子的疑問,鄭州市航空港區綜合執法局副局長秦新東表示,城管是將工人使用的工具進行了登記保存。對于警方介入后相關人員將如何處理,航空港區公安分局回應表示,因為文印店老板未對安裝工人進行安全教育和采取保護性措施,警方因此以重大責任事故對其采取了刑事拘留;對于涉嫌職務犯罪的城管執法人員,已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處理。對此,鄭州市航空港區紀委回應稱,正在積極調查中。此次采訪中,由于是城管、警方、紀檢三部門首次對事件進行表態,再次吸引輿論目光聚焦,而城管領導對梯子進行“登記保存”的回應則成為眾矢之的,網民普遍認為該說法是“再次挑戰公眾智商”。目前,該輿情在經歷了多輪發酵后,暫時趨緩。截至2月7日12時,相關報道769篇,微博5.3萬條,微博話題#城管抽梯致人墜亡#閱讀量達1.2億人次,微信文章720篇。 【輿論觀察】 ■ 城管“涉嫌犯罪”呼聲高漲 此次輿情爆發后,媒體除了對城管執法方式表示憤怒外,還對涉事城管是否涉嫌犯罪、警方為何不刑拘涉事城管等內容評論較多。例如,光明網指出,“罹難安裝工的死亡不能不說和城管‘抽梯執法’的行為有著莫大關聯?!畨浅樘荨?,完全就是一種違法濫權行為”。澎湃新聞認為,“無論如何,執法人員和老板都有涉嫌犯罪的嫌疑,只拘留老板而不拘留執法人員的做法讓人感到不妥”。 ■ 責任劃分引發法學專家探討 此外,對于此次事件中各方責任如何劃分,部分法學專家也發表了看法。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敬波認為,在執法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遵循必要的法定程序,此案中城管并沒有做得到。此外她還指出,此案是一個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意外事件,除了涉事城管一方,其他涉事各方對這起事件也應負有一定的責任。北京大學陳永生教授認為,如果城管隊員的執法行為被有關部門認定存在問題,那么很可能會涉及濫用職權犯罪。 ■ 當地基層工作作風成評論新話題 在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黨政辦副主任李自強“抽煙回應”后,部分媒體將熱議重心轉向對當地基層整體工作作風上的批評和調侃上來。例如,《新京報》評論認為,“這樣一個煙霧繚繞的‘答記者問’,反映出有這樣的管理者,那么出現任性抽梯的基層執法人員也就不足為怪了?!蔽⑿殴枴伴L安劍”指出,“‘抽煙回應’反映出這些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壓根兒就不知道我是誰、為了誰。根本就沒有初心,何來‘不忘初心’!” 【輿情解析】 1. 城管執法污名化已成輿論刻板印象 近年來,因城管執法引發的負面輿情有所減少,各地城管時常推出一些柔性執法的新方式,試圖去改變輿論場已形成的固有認知。但在輿論看來,“粗暴執法”“隨意執法”已成為涉城管輿情的標配,此次城管撤梯事件中,這種刻板印象再次得以加深。輿論認為,城管的“抽梯”行為與暴力執法無異,而涉事城管部門漠視輿情發酵,遲遲不主動回應,更是激起輿論強烈不滿。 2. 涉事方回應缺位致輿情持續 事發后24小時內是網絡輿情回應的黃金時期,這一點,已被多數政府部門普遍接受和踐行。反觀此次事件中,涉事官方回應一直缺位,導致事件細節無法確定。網絡中已形成了死者老鄉抱團倒逼官方回應的態勢,各種未經核實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上大量出現,輿論已在潛意識中對該事定性。之后,官方回應中只談處置措施不談事發細節的舉措,無形中讓回應效果大打折扣,媒體在報道中將免職城管和刑拘店主進行對比,讓網民在反差中愈加憤怒。此后,在輿論對此事討論開始趨緩之際,非涉事單位的官員在接受采訪時“抽煙回應”“登記保存”等細節和說辭再次將輿論情緒點燃,并且使得涉事地的基層工作作風成為新的輿情發酵點,這種失位回應的做法最終促成了次生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