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郭美美到盧美美,從味干拉面到達芬奇,2011年的輿論風波此起彼伏,卷入其中的企業與組織身處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微博來了,如何說,說什么,成為關系到企業“生存還是毀滅”的命題. 圈群化、碎片化、個性化是微博輿情的典型特征.因為圈群化,多點對多點,微博的傳播是裂變性的,無法從單點突破;因為碎片化,信息擴散很快,無法追蹤源頭,也無法預料下一個波瀾;因為個性化,眾說紛紜,很容易造成焦點分散等. 為此,微博輿情下的危機傳播管理,與傳統媒體環境下的危機傳播管理相比,在思路與行動重心上需要進行極大的調整.傳統環境下,危機源頭可觸知,可通過權威證言,主流媒體引導輿論,危機傳播渠道也可疏通控制;而在微博傳播環境下,輿情發展的源頭、渠道、內容等,都難以控制,這使得企業輿情應對的議題設置與傳播渠道設置面臨更復雜的局面. 不僅如此,在微博語境下,由于缺乏“把關人”,加上網友的“道德潔癖”趨向,過激的言論容易傳染,小的負面情緒也會像滾雪球一樣變大,將企業推向風口浪尖.顯然,微博輿情的應對是一個系統課題,需要系統布置,關鍵點把控. 首先是系統的保障.一方面,在現有的危機處理系統下,需要設立專門的微博監測、微博議題管理工作組,進行專項管理.另一方面,以官微+論文范文博客為核心,建立微博輿情應對的陣地.這個陣地既可以掌握一手輿情動態,也是企業與受眾溝通的橋梁:官微作為企業論文范文信息發布的窗口,能夠第一時間實現與公眾的溝通與互動,同時通過博客鏈接深度、綜合報道,形成豐富立體的內容發布. 除了內部組織保障外,鑒于微博的輿情發展特征,建議企業以意見領袖聯盟+粉絲團為中心,成立企業微博輿情后援團.日常狀態下可以與企業官微遙相呼應,提升品牌認知;突發情況下更可以通過多方觀點,形成正面支持力量. 其次,輿情應對的關鍵點把控.簡單地說,輿情監測是先導,議題管理是核心.輿情監測很關鍵,不僅需要隨時掌握與組織相關的輿情,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洞察輿情發展趨勢,在看似歌舞升平的表象下,未雨綢繆.同時,通過輿情監測還可以為傳播議題提供策劃參考,更有效地與受眾互動,實現企業品牌認知的針對性傳播. 由于微博輿情的發展是裂變性的,起點與終點很難把握,不可能像在傳統媒體環境下那樣把控傳播源.因此,企業通過議題管理因勢利導就變得尤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議題管理是個持續的過程.如在非危機狀況下,企業微博議題管理可與企業品牌營銷系統相呼應,通過與受眾的互動話題與活動設計,建立品牌的好感與認同.當危機發生時,“群眾口碑”將成為很有力的支持. 由于微博上的輿情危機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危機,因此微博輿情危機應對同樣需要遵循三大原則:速度、尺度、態度.在這一過程中,核心是對公眾的情緒管理,尤其在負面言論盛傳的時候,既忌諱對抗,也不可無原則地妥協,需要第一時間彰顯責任,有態度但同時要有尺度.如海底撈針對勾兌門危機應對的策略:由董事長出面,真誠與公眾溝通,積極采取行動表示海底撈對品質的堅守,同時也不忘把質疑中的誤會消除.事實證明,這種危機處理策略得到了較好的反映,在海底撈發布三輪聲明后,從媒體到網友都出現了力捧的聲音. 當然,除了企業自身第一時間通過官微進行論文范文聲明、事實澄清外,論文范文微博矩陣的支持也很關鍵.微博熱點話題形成有三步:創意話題策劃+微論文范文號轉發+意見領袖評論,這也是微博輿情下議題管理的三個步驟.另外,主流媒體多角度報道.也將形成企業輿論的有力支撐.網絡輿情危機:輿情危機往往來源于公權力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