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我國人民內部矛盾既大量地表現為人民群眾之間的各種矛盾,又突出地表現為黨群、干群之間的矛盾.正確處理黨群干群矛盾,營造和諧的黨群關系,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緊迫任務.做好群眾工作不僅要有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更要有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本領. 我們先看一個統計表(來源于人民網輿情監測室2010年度前11個月統計資料): 由上看出,除上海世博會、網絡紅人“鳳姐”和谷歌退出中國等三個中性事件外,公眾點擊率最高的前20個事件中,負面消息占了絕對地位,成為輿情的重要呈現形態. 事實上,作為人民內部矛盾反映形式之一的輿情,在近年來作為一個熱點詞匯已經被大眾所熟悉,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成為黨政部門、社會大眾共同關注的新概念.因為輿情反映的事件大多具有論文范文性,是社會公眾內部矛盾的集中表現,并在一定階段和范圍內引導著社會輿論,因此,與輿情相對應的“危機公關”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黨政干部的必修課中.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2010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指出:“某個突發事件在網上剛一論文范文,即可迅速引爆全國輿論,把地區性、局部性和帶有某種偶然性的問題,變成全民‘圍觀’的公共話題,甚至變成需要論文范文政府出手干預的公共事件.很多突發事件只要涉及官員、論文范文、論文范文、司法、央企、富人、下崗工人、小商販、農民工、房價、物價等敏感因素,很容易引發鋪天蓋地的輿論聲浪”.《報告》作出結論認為,在這種形勢下,追蹤研究網絡輿情,有利于把握社會發展的脈搏和“痛點”,找到官民對話和互動的橋梁,找到為社會“活血化瘀”的療法. 同輿情的高度被關注相適應,化解輿情危機成為提高黨群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做好新時期黨群工作,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新形勢新情況,創新思路,改進方法,不斷提高黨群工作能力,有效化解輿情危機,以和諧的黨群關系促進和保證和諧社會建設. 一、高度重視輿情,正確認識輿情民意,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輿論和輿情都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構成了當今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輿論和輿情是民眾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公眾態度,這種公眾態度是民眾對某一社會公共事務的意見的集合體,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眾參與社會生活的表現形式,更是社會實行論文范文管理的思想基礎. 輿論學專家認為,輿論是“公開的社會意見”,輿論的集合具有典型的民間性,同時又是理性和非理性社會意見的集合.輿論具有天然的大眾性,這是輿論得以快速和廣泛傳播并易于被大眾接受的根本原因所在,這是輿論的優勢.但反過來講,輿論的這種天然的大眾性是建立在意見內容具有理性和非理性內容高度混雜的基礎之上的.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中,國民表達的愛國輿論完全是理性的;2009年的湖北石首事件則是混亂的、非理性的輿論.事實上,一些事件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由于公眾意見的龐雜,輿論方向有時容易被錯誤觀點左右,從而走向非理性的一面.如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因海嘯發生泄露后,公眾中出現搶鹽風潮,就是從避災角度出發,結果出現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高度重視輿情,必須研究輿論與傳播工具的關系,正確了解輿情民意,從而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目前,網絡輿情已成為最主要形式的輿情,依托網絡發展起來的網絡輿情迅速成為輿情運行的主要形式,而每一撥網絡輿情的發生都與公權力運行過程和結果有關. 當輿論發展到以網絡輿情為社會輿論的主要表達形式時,輿情所依賴的載體就是網絡,這也帶來了“意見領袖”的革命.但歸根結底,輿論和輿情的運行必須依托一定的載體,這種依托載體的選擇是一個歷史選擇的過程,并不容易人為控制.這也是我們進行輿情管理必須認識到的一點,否則就會出現一碰到輿情就簡單論文范文、關網和封殺IP地址的舉動,這非但不利于輿情管理,反而延誤了及時干預輿情的最好時機. 從系統論的角度而言,輿論和輿情的運行必然是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是一個信息運行的過程.兩者的運行過程可以分為起始、擴散和整合三個階段,在這三個不同階段中,信息的流轉是按照不同的要求在傳遞的.由于輿論和輿情的發展是一個無規則的擴張運動,信息源頭的多樣性決定了它的擴張必然是復雜的.準確把握輿情民意.需要仔細分析輿情處于運行的哪個階段,處于何種狀態,輿情的論文范文需要回答什么問題,采取什么措施等等,由此因情施策,對癥下藥,及時疏導群眾輿論情緒,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二、準確分析輿情,及時啟動應對舉措,主動控制輿情走向 輿情理論認為,輿情是公權力運行方式的直接反應.從公權力運行方式來看,它包括合法行使和違法行使,包括公權力主體的作為和不作為.目前網絡輿情的現狀表明.只要是涉及群眾利益的行為,無論正面還是反面,都可能產生強大的輿論流.但即便是正面的輿情,不及時引導,亦有可能產生影響政府公信力和執政形象的危機. 山西王家嶺煤礦救援中,8天8夜后奇跡般地救出了115人.但對于井下實際被困人數到底是多少,獲救者是否都來自井下,網上的質疑聲始終沒有停歇.山西論文范文聲稱“尊重絕大多數遇難人員家屬的意見”,對遇難人員名單不再公布,更讓網民懷疑可能另有隱情.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則是中國政府積極作為、充分發揮引導輿情的成功案例.相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不作為也是會產生輿情的,如南京抽天價煙的房管局長周久耕所引發的網絡輿論文范文件.由此可見,刺激輿情產生的內容就是事件本身的意義,以及是否契合群眾的訴求.當下,上學、就醫、衣食住行和收入依然是影響群眾神經的重要因素,政策的缺失、政府的不作為乃至亂作為,都會成為輿情的把柄. 在政府管理越來越透明化,政府執政指向越來越關注民生和保障民眾論文范文權利的今天,將輿情管理有效納入政府管理,并且有效應對輿情已經成為輿情管理的重要特征.這就說明,輿情應對是政府職責所在,與輿情的一一對應是政府部門應對輿情的根本要求. 其次,輿情應對必須專業化;輿情在發展過程中已經日益顯示其內容主客體關系特定化、引發事項的特定化和依托載體的特定化三大特點,這種特定化的傾向對輿情應對提出了更加專業化的要求,這是輿情管理的一大特點,政府應對輿情必須上升到專業化的水平. 第三,輿情必須及時應對.輿情的反應速度越來越快,產生這一特點的原因在于網絡技術越來越普及,網絡傳播的新技術層出不窮,網民數量越來越龐大、素質越來越高以及社會運行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正是上述原因的存在,使得網絡輿情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及時應對網絡輿情也就成了必然,否則就容易陷入被動. 第四,輿情應對的強度要求越來越高.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進一步深入,社會矛盾進一步增多,社會發展也有許多新問題新矛盾需要面對,再加上網絡空間的平等性特征,使得民眾的論文范文訴求進一步提高.輿情主客體之間的互動要求更多的論文范文渠道,更主要的是產生輿情的中介性社會事項必然涉及民眾的切身利益,這一切都要求政府應對輿情時必須加強工作力度,確保輿情應對的有效性. 在一些突發事件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試圖封堵新聞和輿論,或曲意辯解,往往會進一步激怒公眾,使事態更加嚴重.南京市發生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后,有官員在現場質問電視記者:“你是哪個單位的?叫什么名字?哪個讓你直播的?”當天,網友發布有關內容的微博近3000.條,微博評論與轉載15萬條.很多網友把自己的論文范文和MSN簽名檔改成了“哪個讓你直播的”或“哪個讓你上網的”.“直播門”的后果,就是公眾對政府發布的信息不信任,讓政府為澄清流言、穩定人心付出了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由此可見,在準確分析輿情的前提下,及時啟動應對舉措,是強化與民溝通,化解黨群、干群關系緊張局面,遏制不利輿情的唯一途徑. 三、創新方法舉措,構建網絡問政平臺,積極化解輿情危機 論文范文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鄭重提出“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溫家寶總理在論文范文網與網友交流時明確提出“網絡問政”的概念.當前,論文范文和地方各級黨政機關都在持續探索通過互聯網有效聽取民意、匯集民智、排解民怨的方法和途徑.可以說,“網絡問政”開辟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更好交流的全新平臺. 近日,湖北省委組織部專門就提拔年輕干部周森鋒事件,專門作出說明,并召開新聞發布會,用報紙、電視和網絡等多種媒體手段,公開選拔使用干部的理由和思路,這可以理解為高度重視輿情,積極回應輿情疑點.創新方法舉措化解輿情危機的典型案例. 撇開該不該提拔不說,湖北省委組織部從群眾質疑“周森鋒為什么提拔這么快”話題起,及時介入話題,面對群眾最尖銳的質問,對干部使用情況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公開化、透明化說明,并由此主動建立起新的輿論導向,即“(提拔周森鋒)應該作為一種典范、一種發展趨勢、一種先進思維被大家相互討論、相互學習”,本身也不失為值得借鑒的一種問政方式. 那么,結合黨群工作的新特點,新時期的輿情走向提示我們,必須針對不同群體、不同人的不同特點和不同問題,改進和創新群眾工作的方法,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體說來,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引入“陽光”的方法,將負面輿情弱化在源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通過各種形式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決策時誠懇咨詢請教,部署任務時熱心解疑釋惑,落實工作時認真傾聽意見.要全面推進基層論文范文建設,尊重和維護人民群眾的論文范文權利,組織群眾積極參與論文范文選舉、論文范文決策、論文范文管理、論文范文監督,不斷擴大群眾對政務、財務和其他重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讓負面輿情產生的可能性變小,消滅在萌芽狀態. 第二,引入論文范文的方法,讓輿情得到疏解.廣東的奧一網“網絡問政”平臺在2009年7月升級改版,建成了地方第一個系統化的“網絡問政平臺”,“捎話汪書記”、“有話問黃省長”等常設板塊吸引了大批網民留言,網民給汪洋書記的留言超過了7萬條.天津政務網和北方網共同創辦的網絡互動平臺“政民零距離”欄目,推行“件件有回復、件件能落實”,政府在網站上公開評議信訪問題,公布信訪事件的處理過程、處理結果,事實證明效果很好.黨政部門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真正傾聽到民生,才能更好地解決民困民難,拉近彼此的距離. 第三,引入平等對話的方法.讓輿情良性運行.群眾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是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提高群眾的工作.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時,必須努力建立起與群眾感情的融洽,善于與群眾心平氣和地平等交流,溝通情況,增進了解,耐心細致地做好說服教育、疏導工作,力戒簡單粗暴、強加于人.對群眾的正確意見和合理要求要虛心接受,盡快解決;對有合理要求而又暫時無法滿足的,要說明原因,得到他們的理解;對有怨氣、可能釀成事端的少數群眾,要分析原因,及時做好疏導和化解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在宣傳工作中力戒官腔官調,多一些貼近性強的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讓輿情成為真善美傳播的主要內容. 第四,引入科學控制的方法,讓輿情危機得到較好化解.在輿情傳播的不同階段,及時采取措施盡心干預.讓負面影響減低到最小程度,以“有問必有答、有求必有果”的成效取信于民,以實際行動真正改善黨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