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信息化高速發展,我國目前也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和全面改革攻堅期。中央企業面臨的輿論環境在當今社會形勢下變得更為復雜多樣,因為新媒體發展的大潮已經覆蓋當今網絡社會,民眾發聲無門檻,社交媒體大肆興起,信息傳播與流通極其迅速。因此,尤其是腐敗、壟斷等極易受人關注的負面標簽已經被掛在央企的門面上。近年來,受到復雜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央企的形象已經受到嚴重損害,民眾們已經習慣性地忽視央企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所以,央企應迅速布置網絡輿情應對部門,對輿情形勢進行實時追蹤。 在新媒體環境下,輿情形勢瞬息萬變,輿論監督已經成為央企不得不面對的一種輿論常態。而央企的地位尤為特殊,更受到民眾的關注。在2小時就能造就一個社會熱點的微博時代,任何一篇負面報道都可能引發巨大的反響,演化為針對央企的輿論危機。央企應當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穩住根基,積極巧妙應對輿情呢? 根據的調查研究,目前央企在面對輿情危機時存在著以下不足。 一、輿情應對意識不足,沿用央企舊有強硬模式 個別央企思想上沒有轉變過來,對網絡輿論不重視,沒有意識到在當前民眾利益訴求多樣化,熱點問題頻現,輿情空前活躍的形勢下,化解矛盾是央企維護企業形象的重要舉措。在應對網絡輿情、化解社會矛盾單打獨斗,未形成合力,仍然沿襲央企傳統方式采取封禁、打壓、隱瞞等方式處置輿情,認為時間能夠風化一切問題。 二、輿情監測和研判能力不適應當今嚴峻的網絡輿情環境 當今社會不比傳統媒體時代,負面輿情事件的來源并不確定,風險也難以掌控。當今網絡的前臺匿名性與開放性,使得每一個人都可以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態度。加之部分媒體為了吸睛,常用部分夸張性描述對部分事實進行容易招人誤解的報道,導致消息在傳播中逐漸失真,最終謠言泛濫,無孔不入,對社會與央企形象都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而當今央企的輿情監測技術跟不上信息網絡的發展,無法適應當今嚴峻的網絡輿情環境,無法對輿情做到精確監測,導致錯失許多輿情應對的黃金時間,使得央企喪失輿情主動權,陷入輿情負面危機風波。 三、缺乏專業技術支持以及輿情危機處理的隊伍 輿情監測涉及信息技術領域,部分央企目前在用的輿情監控系統功能較為陳舊,覆蓋面不全,數據分析較為簡陋,還需要分散人力來協助處理廣袤如海的輿情信息,效率極其低下。而且,部分央企內部沒有培養起專門的輿情部門與專業的輿情危機處理人才,對輿情危機應對失措。預防危機必須建立高度靈敏、準確的預警系統。信息監測是預警的核心,隨時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時加以分析和處理,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對此,央企需要建設專業的輿情監測體系,時刻把握輿情的發展脈絡。 針對上述問題,央企應注重幾個方面的改善。 首先,借助新媒體渠道創新宣傳方式。央企一直以威嚴的面目面對媒體大眾,造成了刻板印象。央企應當轉變創新媒體策略,走親民路線,選擇用如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路線營造品牌形象,而且不要用內部的文件式口吻進行對外宣傳,而應該適應時代潮流,與網民進行良性互動。另外,善用媒體資源,與媒體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其次,央企內部也應該理順工作流程,檢驗企業網絡輿情危機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如,是否具有足夠的輿情監測技術,是否明確了輿情工作的分工,是否疏通了輿情信息在各部門之間的流通障礙,是否建立了一個有效的輿情工作平臺。加強輿情應對專業團隊的系統培訓,或者選擇與專業的輿情監測服務提供商合作,建立新媒體時代央企處理輿情危機的完整工作機制,明確危機發生前、發生中、發生后三個階段的輿情危機處理方式——發生前,提前預測并預想好對應措施進行應對;發生中,主動出擊占領輿情話語權,第一時間公布真相排除謠言與訛傳;發生后,積極總結并改善群體印象,做好善后工作,防止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樂思網絡輿情監測系統將精準、高效監測國內外全網各大媒體平臺,第一時間發現負面輿情苗頭,讓央企不會錯失任何一點蛛絲馬跡,在輿情爆發前及時預警通知,為央企制定應對措施提供黃金時間。而且,能夠全面、及時地掌控消費者的第一資訊,精準地掌握政策法規的最新動態,也將為央企發展發揮極大作用,樂思網絡輿情監測系統能夠為央企全自動捕捉全網絡各平臺消費者情報和政府相關政策,分析消費者數據與政策,并生成內容詳細的日報、周報、月報,讓央企第一時間掌握訴求與評論。同時,樂思網絡輿情監測系統能夠讓央企更加快速了解外部環境與競爭對手,如收集行業最新動態,行業熱門焦點以及競爭企業的相關情報,為央企的發展與決策提供新鮮、精確的數據資料支持。 本文轉自搜狐,略有改動